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

《将苑》卷二



《将苑》作为诸葛亮为将之道的集中总结和反映,《将苑》凝结了他的领导艺术和识别、选拔、任用将领的奥秘,全面阐述了将领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质、能力和应该杜绝的恶习,以及领兵打仗的技巧、克敌取胜的关键等等,堪称古代为将之道的蓝本。也正因如此,历代军事家都对该书推崇有加,认为它是古代将领智慧的集大成者。

●卷二
○兵势
夫行兵之势有三焉:一曰天,二曰地,三曰人。天势者,日月清明,五星合度,彗孛不殃,风气调和;地势者,城峻重崖,洪波千里,石门幽洞,羊肠曲沃;人势者,主圣将贤,三军由礼,士卒用命,粮甲坚备。善将者,因天之时,就地之势,依人之利,则所向者无敌,所击者万全矣。

将领在领兵打仗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形势,一个是天势,一个是地势,一个是人势。

所谓天势,就是白天天气晴朗,夜晚明月当空,气候温和,天象没有灾祸的预兆,这种天气状况对于作战是非常有利的。

所谓地势,就是在险峻的地形上筑建城墙,周围有护城河环绕,城门厚重、坚不可摧,地形复杂、迂回曲折,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路可以行走。

所谓人势,就是君主圣明、将帅贤德,三军上下遵纪守法,士兵个个都是精兵强将,粮草和装备也都十分充足。

优秀的将领倘若能顺应天势,借助地势,依靠人势,定能所向无敌,面对的敌人即使再强悍也有必胜的把握。

○胜败
贤才居上,不肖居下,三军悦乐,士卒畏服,相议以勇斗,相望以威武,相劝以刑赏,此必胜之征也。士卒惰慢,三军数惊,下无礼信,人不畏法,相恐以敌,相语以利,相嘱以祸福,相惑以妖言,此必败之征也。

只有对贤能之人委以重任,把无能之人贬到最低,让三军将士和睦相处、团结一致,命令士兵们绝对服从指挥,用骁勇善战的标准来要求士兵,用威严雄壮的声势来整理军容,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来激励士兵,才能在出征打仗时获得胜利。

倘若士兵们懒散堕落,三军将士一遇见敌人就惊惶失措,部下们没有礼数、不讲信义,人人都对军法置若罔闻,哪怕是面对比自己弱小的敌人也非常恐慌,平时谈论的话题往往是跟自身利益有关的,喜欢猜测祸福,时常被流言蜚语所迷惑,这样的军队在出征时必败无疑。

○假权
夫将者,人命之所县也,成败之所系也,祸福之所倚也。而上不假之以赏罚,是犹束猿猱之手,而责之以腾捷;胶离娄之目,而使之辨青黄,不可得也。若赏移在权臣,罚不由主将,人苟自利,谁怀斗心?虽伊、吕之谋,韩白之功,而不能自卫也。故孙武曰:“将之出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亚夫曰:“军中闻将军之命,不闻有天子之诏。”

  
将领身上的担子是非常沉重的,他悬系着万千士兵的生命,关系到战争的胜败,影响着国家的兴亡。倘若一国之君不把军队的指挥权真正交给正在外的将帅,就好比用绳子捆住猿猴的手脚,却命令他动作敏捷地翻腾跳跃一样;又好比用胶带蒙住一个人的双眼,却要求他分辨出各种颜色一样,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倘若军中的赏罚大权掌握在朝中权贵之手,在外打仗的将帅连一点自主的权力都没有,那么,军中上下必定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斤斤计较,谁还会有心思为国家效力呢?如此一来,将帅就算拥有像伊尹、吕尚那样的雄韬伟略,拥有像韩信、白起那样的丰功伟绩,也无法保护自己。
因此,孙武曾说:“将帅一旦征战沙场,就可以不听从君主的命令。”周亚夫也曾说过:“在军中,只要听从将军的命令即可,而不用去理会君主的诏令。”

○哀死
古之善将者,养人如养己子,有难则以身先之,有功则以身后之;伤者,泣而抚之;死者,哀而葬之;饥者,舍食而食之;寒者,解衣而衣之;智者,礼而禄之;勇者,赏而劝之。将能如此,所向必捷矣。

古代那些优秀的将领,对待自己的部下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。遇到困难时,他们身先士卒,站在部下的前面;
受到奖励时,他们又谦让平和,把功劳、荣誉记在士兵头上。
当有部下受伤时,他们第一时间赶来抚慰,忧虑之情溢于言表;
当有部下战死沙场时,他们的脸上又写满哀伤,并妥善地为死者安排后事;
当食物出现紧缺时,他们主动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部下吃;
当天气寒冷时,他们主动脱下身上的棉衣,披在那些单薄的士兵身上;
对待聪明机敏的士兵,他们以礼相待,并委以重任;
对待骁勇善战的士兵,他们能及时给予奖赏,以激励他们立下更大的战功。
倘若将领能做到以上几点,那么,他所带领的军队必定能所向无敌

○三宾
夫三军之行也,必有宾客群议得失,以资将用。有词若县流,奇谋不测,博闻广见,多艺多才,此万夫之望,可引为上宾;有猛若熊虎,捷若腾猿,刚如铁石,利若龙泉,此一时之雄,可以为中宾;有多言或中,薄技小才,常人之能,此可引为下宾。

将帅统领三军出征打仗时,身边一定要有才智出众的幕僚人员,能为自己出谋划策,共同商讨作战时的利弊得失,以便将帅更好地指挥战斗。在这些幕僚人员中,有的人口若悬河,能提出不少防不胜防的奇谋妙策,且见多识广,多才多艺,这是万里挑一的奇才,将帅可以把这类人才作为高级幕僚。

有的人像熊虎一样勇猛,像猿猴一样敏捷,像铁石一般刚烈,像龙泉剑一般锋利,这是一代枭雄,将帅可以把这类人才作为中级幕僚。

有的人虽然喜欢发表各种言论,但只空有一些小聪明,能力却很一般,只能称得上是泛泛之辈,将帅不妨把这类人才作为低级幕僚。

○后应
若乃图难于易,为大于细,先动后用,刑于无刑,此用兵之智也。师徒已列,戎马交驰,强弩才临,短兵又接,乘威布信,敌人告急,此用兵之能也。身冲矢石,争胜一时,成败未分,我伤彼死,此用兵之下也。

  倘若将领能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容易起来,能在事情还没有恶化之前就于细微处发现变化的苗头,能在事态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应对措施,能在军中设立严明的刑法但却不以动刑为目的,这种将领可以说是智将。

与敌人交锋时,当士兵们都已排好阵形,敌我双方也已处于兵马交错、奋力厮杀的紧要关头,倘若将领能临危不乱、把握时机,以种种威势占据战争的主导地位,从而搅乱敌军的步伐,使其变得混乱不堪,这种将领称得上是能将。

倘若敌我双方交战正酣时,将领却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,这样做并非战争需要,而是将领为了争取一时的胜利,到头来,并不会给双方的胜负造成太大的影响,这种将领其实并不懂得用兵之道。

○便利
夫草木丛集,利以游逸;重塞山林,利以不意;前林无隐,利以潜伏;以少击众,利以日莫;以众击寡,利以清晨;强弩长兵,利以捷次;逾渊隔水,风大暗昧,利以搏前击后。

在草木茂盛的地方作战,最好采取游击战的打法;
在山林密集的地方作战,最好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痛击;
在没有任何隐蔽物的平原上作战,最好采取壕沟隐藏的战术;
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作战,最好在黄昏时分攻打敌人;
在敌寡我众的情况下作战,最好在清晨时分攻打敌人;
在武器精良、士兵勇猛的情况下作战,应该速战速决,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;
在隔着深渊或者两岸对峙,且有风沙模糊视线时,应该前后夹击,使得敌人无处可逃。

○应机
夫必胜之术,合变之形,在于机也。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?见机之道,莫先于不意。故猛兽失险,童子持戟以追之;蜂虿发毒,壮士彷徨而失色。以其祸出不图,变速非虑也。

在作战过程中,要想及时掌握形势的变化,拥有必胜的把握,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时机。但是,对于普通人而言,又有几个能准确发现时机并且立即采取措施呢?把握时机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。凶猛的野兽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山林,连孩子都敢手持长棍追赶它;然而,一只小小的蜜蜂仅凭借自己的毒针,就足以令强壮的男人大惊失色。因此,倘若在作战时能突然给敌人施加灾祸,令其防不胜防,就定能取得战斗的胜利。

○揣能
古之善用兵者,揣其能而料其胜负。主孰圣也?将孰贤也?吏孰能也?粮饷孰丰也?士卒孰练也?军容孰整也?戎马孰逸也?形势孰险也?宾客孰智也?邻国孰惧也?财货孰多也?百姓孰安也?由此观之,强弱之形,可以决矣。

  古代那些擅长用兵的将领,通常能在对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之后,就预料到战争的胜负。一般而言,他们会了解以下几项内容:
敌我双方的君主哪一位比较圣明,
哪一方的将领更贤能,
哪一方的官吏更有能力,
哪一方的粮草军饷更充足,
哪一方的士兵更骁勇善战,
哪一方的军容军纪更严整,
哪一方的战马跑得更快,
哪一方占据的地势更险要,
哪一方的谋士更精明,
哪一方更令邻国感到恐惧,
哪一方的国力更强盛,
哪一方的百姓生活得更安宁?
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观察,很容易就能分出强弱之势,如此一来,孰胜孰负自然就可以做出判断了。

○轻战
螫虫之触,负其毒也;战士能勇,恃其备也。所以锋锐甲坚,则人轻战。故甲不坚密,与肉袒同;射不能中,与无矢同;中不能入,与无镞同;探候不谨,与无目同;将帅不勇,与无将同。

像蜜蜂这种身上有毒刺的虫子,是凭借毒刺来保护自己,令人生畏的;像那些骁勇善战的士兵,是依靠其精良的武器装备来取胜的。只要拥有锋利的武器、坚硬的盔甲,士兵们就可以变得勇猛善战。相反,
倘若盔甲不够坚硬,就好像赤身裸体地和敌人厮杀一样,毫无安全感;
倘若弓箭不能射中敌人,那么弓箭就形同虚设,一点儿都派不上用场;
倘若射中了目标,但因为力度不够没有射穿,就好比弓箭没有箭头,对敌人毫无威胁;
倘若战前的侦察工作做得不仔细,就和盲人作战没什么区别了;
倘若将领不具备英勇善战的品格,那么军队中就好像没有将领一样。

○地势
夫地势者,兵之助也。不知战地而求胜者,未之有也。山林土陵,丘阜大川,此步兵之地;土高山狭,蔓衍相属,此车骑之地;依山附涧,高林深谷,此弓弩之地;草浅土平,可前可后,此长戟之地;芦苇相参,竹树交映,此枪矛之地也。

良好的地势对于行兵打仗的军队而言,具有不容忽视的帮助作用。那些不懂得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就想获胜的将领,从古至今都没有成功过。不同的地形地势,适合不同的兵种:崇山峻岭、丘陵密布、森林险川的地势,是步兵作战的理想之地;山势险峻、杂草丛生的地势,是战车、骑兵作战的理想之地;依山傍水、涧狭谷深、山高林密的地势,是箭手作战的理想之地;草木低矮、土地平坦、视野开阔的地势,是用长戟与敌军交战的理想之地;草木交错、芦苇丛生的地势,是用枪矛作战的理想之地。

○情势
夫将有勇而轻死者,有急而心速者,有贪而喜利者,有仁而不忍者,有智而心怯者,有谋而情缓者。是故勇而轻死者,可暴也;急而心速者,可久也;贪而喜利者,可遗也;仁而不忍者,可劳也;智而心怯者,可窘也;谋而情缓者,可袭也。

将帅的性情对作战有直接的影响。
有的将帅勇猛顽强不惧怕死亡;
有的将帅性情急躁没有耐心,只一味追求速战速决;
有的将帅贪爱小功、小财,有的将帅过于仁慈失去了威严;
有的将帅虽有计谋但常常犹豫不决;
有的将帅则谋略有余而不能身体力行。

所以,对待上述不同性情的将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,
对待仅有匹夫之勇的将帅要设法使其暴躁起来然后消灭他;
对待性情急躁没有耐心的将帅,要用持久战、消耗战去消灭他;
对待贪图功利的将帅,要用财、色去贿赂引诱他;
对待仁慈有余威严不足的将帅要使用各种办法使他整日奔忙;
对待有智慧却心怯的将帅,可以用猛烈的进攻使他陷入窘迫的境地;
对待有谋略却情缓的将帅可以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他彻底灭亡。

○击势
古之善斗者,必先探敌情而后图之。凡师老粮绝,百姓愁怨,军令不习,器械不修,计不先设,外救不至,将吏刻剥,赏罚轻懈,营伍失次,战胜而骄,可以攻之。若用贤授能,粮食羡余,甲兵坚利,四邻和睦,大国应援,敌有此者,引而计之。

  古代那些善于战斗的将领,在作战前必定会先刺探敌军的情报,进而再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。凡是敌军出现诸如军队老化、士兵锐气不足、粮食供给紧缺、百姓对战争怨声载道、士兵对军中的各项法令非常陌生、武器装备比较落后、作战时没有事先制订计划、一旦陷入孤立也没有救援、将领和官吏对部下刻薄吝啬、赏罚不均、士兵懈怠、兵营杂乱无章、稍微取得一点胜利就骄傲自大等这类的情况,

我方就可大胆地向敌军发起进攻。倘若敌军能启用贤能之人辅佐将帅、粮食储备充足、盔甲和兵器都很坚韧锋利、与周边国家都能和睦相处、遇到困难时也有大国前来支持,这时,我方就要用计谋引诱敌人,以寻找战争的突破口,万万不可轻举妄动。

○整师
夫出师行军,以整为胜。若赏罚不明,法令不信,金之不止,鼓之不进,虽有百万之师,无益于用。所谓整师者,居则有礼,动则有威,进不可当,退不可逼,前后应接,左右应旄而不与之危,其众可合而不可离,可用而不可疲矣。

军队在出兵征战时,只有保持整体的战斗力,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。倘若将领对士兵的赏罚不分明,下达的命令不足以让士兵信服,士兵不服从指挥,该前进时不前进,该停止时不停止,那么,就算是百万大军,在作战时也起不到任何作用。

所谓军队的整体战斗力,是指军队在安营扎寨时能尊重当地的风俗,在执行行动时能威风凛凛,进攻时势不可挡,撤退时无缝可钻,士兵在打仗时能前后接应、左右一致,很少出现危险的局面,军队内部团结一致,没有人能挑拨离间,士兵们总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,没有人会感到疲惫。

○厉士
夫用兵之道,尊之以爵,赡之以财,则士无不至矣;接之以礼,厉之以信,则士无不死矣;畜恩不倦,法若画一,则士无不服矣;先之以身,后之以人,则士无不勇矣;小善必录,小功必赏,则士无不劝矣。

将领要想掌握管理士兵的诀窍,需要对有才能的士兵委以高官、赏以钱财,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能之人;要对士兵以礼相待,用忠诚和信义来教育部下,这样他们才能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战斗;要孜孜不倦地对部下施以恩惠,执行军法时要一视同仁,这样才能赢得士兵的信服;要在进攻时首当其冲,在撤退时主动掩护他人,这样士兵们在作战时才能更加勇猛;当士兵们取得一小点儿进步时也要予以充分重视,当士兵们获得一小点儿胜利时也要及时进行奖励,这样士兵们才能相互劝勉,赢得更大的胜利。

○自勉
圣人则天,贤者法地,智者则古。骄者招毁,妄者稔祸,多语者寡信,自奉者少恩,赏于无功者离,罚加无罪者怨,喜怒不当者灭。

一般而言,圣人崇尚天道,贤能之人崇尚自然法则,智慧之人则擅长效仿古人。骄傲自大的人很容易招致毁灭,狂妄无知的人则可能到处招惹祸端,夸夸其谈的人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,自我标榜的人很少对他人产生恩情,那些奖赏无功之人的将领肯定会被部下抛弃,那些惩罚无罪之人的将领肯定会令部下怨声载道,那些喜怒无常的人注定难逃灭亡的厄运。

○战道
夫林战之道:昼广旌旗,夜多金鼓,利用短兵,巧在设伏,或攻于前,或发于后。丛战之道:利用剑楯,将欲图之,先度其路,十里一场,五里一应,偃戢旌旗,特严金鼓,令贼无措手足。谷战之道:巧于设伏,利以勇斗,轻足之士凌其高,必死之士殿其后,列强弩而冲之,持短兵而继之,彼不得前,我不得往。水战之道:利在舟楫,练习士卒以乘之,多张旗帜以惑之,严弓弩以中之,持短兵以捍之,设坚栅以卫之,顺其流而击之。夜战之道:利在机密,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,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,驰而攻之,可以胜矣。

军队在森林中作战的方法是:白天主要用旌旗指挥战斗,夜间多用金鼓发号施令。作战时以短兵为主,巧妙地设置埋伏,既可攻击敌军的正面,也可突袭敌军的背面。

在草丛中作战的方法是:主要利用长剑、盾牌等武器。在与敌军交锋之前,最好先调查清楚敌军的行军路线,然后在这一路程中每十里埋伏一大群哨兵突袭,每五里埋伏一小群哨兵接应,事先收藏好旌旗、掩盖好金鼓,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,当敌军经过时打得他们措手不及。

在山谷之间作战的方法是:巧妙地设下埋伏,勇猛地主动出击,让身手矫捷的士兵站在高处,让舍生忘死的士兵切断敌人的后路,让弓箭手排列整齐地向敌军射击,让手持短兵器的士兵在后面继续攻击,从而使敌军前后受敌,无暇反击。

在水上作战的方法是:充分利用船只展开战斗,训练士兵乘船作战,掌握各种水上技巧,在船上插多面旗帜以迷惑敌军,让弓箭手向敌军发起猛烈的射击,让手持短兵器的士兵与敌军在近处厮杀,在水上设置坚固的栅栏以保卫船只的安全,顺应水的流向和敌军进行打斗。

在夜晚作战的方法是:关键是保持战斗的隐秘性,既可以秘密派遣部队,出其不意地偷袭敌军,又可以点燃无数火把,敲响多面战鼓,以扰乱敌军的视听,进而用最快的速度袭击敌军,取得战斗的胜利。

○和人
夫用兵之道,在于人和,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。若将吏相猜,士卒不服,忠谋不用,群下谤议,谗慝互生,虽有汤、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,况众人乎?

将帅带兵取胜的关键,在于军队内部的团结,只要大家能团结一致,即便将领不进行宣示,士兵们也会主动奋勇杀敌。倘若将领和士兵之间互相猜疑,士兵们不服将领的指挥,忠诚贤能之人得不到重用,部下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,诽谤和谗言任意滋生,如此一来,就算将帅拥有商汤、周武王一样的智慧,也不能打败一个平庸的人,更别提人数众多的敌军了。

○察情
夫兵起而静者,恃其险也;迫而挑战者,欲人之进也;众树动者,车来也;尘土卑而广者,徒来也;辞强而进驱者,退也;半进而半退者,诱也;杖而行者,饥也;见利而不进者,劳也;鸟集者,虚也;夜呼者,恐也;军扰者,将不重也;旌旗动者,乱也;吏怒者,倦也;数赏者,窘也;数罚者,困也;来委谢者,欲休息也;币重而言甘者,诱也。

将帅在领兵打仗时,倘若遇到我军发起进攻而敌军却按兵不动的情况,那么他们一定是仗着自己占据了险要地势;

倘若遇到敌军主动向我军挑衅的情况,那么一定是他们想引诱我军出击;
倘若遇到无风而树木晃动的情况,一定是敌军的战车悄悄驶来;
倘若遇到尘土漫天飞扬的情况,一定是敌军的步兵在向我军逼近;
倘若遇到敌军措辞强硬且做出向我军阵营长驱直入的样子,则表明他们正准备撤退;
倘若遇到敌军一会儿前进、一会儿后退的情况,则表明他们在引诱我军出击;
倘若遇到敌军拄着拐杖前行的情况,则表明他们饥饿难耐;
倘若遇到敌军明明有进攻的好时机,却不加以利用的情况,则表明他们已疲惫不堪;
倘若遇到飞鸟集体栖息在敌军阵营的情况,则表明敌军阵地已开始空虚;
倘若敌军阵营到了夜间依然不时传出喧哗吵闹的声音,则表明敌军对战争十分恐惧;
倘若敌军纪律涣散、军容混乱,则表明敌军的主帅正失去应有的威信;
倘若敌军的旌旗胡乱挥舞,则表明敌军内部已经大乱;
倘若敌军的将领动不动就怒火冲天,则表明他们对持续作战已感到疲倦;
倘若敌军将领对士兵的奖赏过于频繁,则表明敌军内部已经呈现出混乱不堪的窘态;
倘若敌军将领动辄就对士兵进行刑罚,则表明士兵们已不愿受主帅的束缚;
倘若敌军派遣使者前来谢罪,则表明敌军想休养生息、停止战斗;
倘若敌军送来贵重的物品并极尽恭维之词,则表明敌军想和我军私下讲和。

○将情
夫为将之道,军井未汲,将不言渴;军食未熟,将不言饥;军火未然,将不言寒;军幕未施,将不言困。夏不操扇,雨不张盖,与众同也。

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,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:水还没有从军营中的水井中打上来时,将领不要先喊口渴;军中的厨师还没有做好饭时,将领不要先喊饥饿;军营中的火堆还没有点燃时,将领不要先喊寒冷;军中的帐篷还没有搭建好时,将领不要先喊困乏;在炎热的夏天,将领不要随时都拿着扇子纳凉,在潮湿的雨季,将领也不要时刻都撑着把雨伞遮雨,在诸如此类的细节方面,将领要和士兵们保持一致。

○威令
夫一人之身,百万之众,束肩敛息,重足俯听,莫敢仰视者,法制使然也。若乃上无刑罚,下无礼义,虽有天下,富有四海,而不能自免者,桀纣之类也。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,而人不能逆其命者,孙武、穰苴之类也。故令不可轻,势不可通。

将领凭借一人的力量,便可以调遣百万大军,让他们屏气凝神、笔直站立、洗耳恭听,没有人敢抬头仰视,士兵们之所以能如此恭敬从命,要归功于严格的法制。
倘若将领没有制定刑罚标准,部下们自然不懂得礼义,这样一来,就算军队雄霸天下,占尽四海之内的财富,最终也难逃自我灭亡的命运,就像夏桀、商纣这样的暴君一样。
倘若将领能以法令作为赏罚的依据,部下们自然不敢违抗将领的命令,例如孙武、田穰苴等善用法制的人。由此可见,军中法令不容轻视,将领因法令而产生的威势也不容违抗。

○东夷
东夷之性,薄礼少义,捍急能斗,仪山堑海,凭险自固。上下和睦,百姓安乐,未可图也。若上乱下离,则可以行间,间起则隙生,隙生则修德以来之,固甲兵而击之,其势必克也。 ○南蛮 南蛮多种,性不能教,连合朋党,失意则相攻。居洞依山,或聚或散,西至昆仑,东至洋海,海产奇货,故人贪而勇战。春夏多疾疫,利在疾战,不可久师也。

东夷是不开化的少数民族,他们不懂礼义,身体强悍,英勇善斗,作战时喜欢依山傍海,凭借险要的地势进行自我保护。该民族内部团结和睦,百姓安居乐业,若要攻打他们,不可能很快取得胜利。一旦他们内部出现上下不和的兆头时,则可以采用离间的方法,扩大他们之间的矛盾,使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。

○南蛮篇
南蛮多种,性不能教,连合朋党,失意则相攻,居洞依山,或聚或散,西至昆仑,东至洋海,海产奇货,敌人贪而勇战,春夏多疾疫,利在疾战,不可久师也。

南蛮又分为许多小种族,他们生性野蛮,无法教化,喜欢结成不同的利益团体,一旦牵涉到彼此的利害关系就相互攻击。他们平时住在山上的洞穴里,有的种族聚集在一起,有的种族各自分散而居,从西边的昆仑山到东边的大海,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,那里海产丰富,货品奇特,人们个个贪婪善战。

○西戎
西戎之性,勇悍好利,或城居,或野处,米粮少,金贝多,故人勇战斗,难败。自碛石以西,诸戎种繁,地广形险,俗负强很,故人多不臣。当候之以外衅,伺之以内乱,则可破矣。

  西部的少数民族,性情勇敢彪悍,但喜欢贪图便宜。他们有的居住在城中,有的分散在野外,那里没有充足的谷物粮食,但金银珠宝却很充裕。这一民族个个勇猛善斗,要想打败他们非常困难。他们住在大漠以西,种族繁衍得很快。那里土地广阔、地势险要,他们一贯逞强好胜,所以不愿臣服于中原,要想攻打他们。

○北狄
北狄居无城郭,随逐水草,势利则南侵,势失则北遁,长山广碛,足以自卫,饥则捕兽饮乳,寒则寝皮服裘,奔走射猎,以杀为务,未可以道德怀之,未可以兵戎服之。汉不与战,其略有三。汉卒且耕且战,故疲而怯;虏但牧猎,故逸而勇。以疲敌逸,以怯敌勇,不相当也,此不可战一也。汉长于步,日驰百里;虏长于骑,日乃倍之。汉逐虏则赍粮负甲而随之,虏逐汉则驱疾骑而运之,运负之势已殊,走逐之形不等,此不可战二也。汉战多步,虏战多骑,争地形之势,则骑疾于步,迟疾势县,此不可战三也。不得已,则莫若守边。守边之道,拣良将而任之,训锐士而御之,广营田而实之,设烽堠而待之,候其虚而乘之,因其衰而取之,所谓资不费而寇自除矣,人不疲而虏自宽矣。

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,哪里的水草丰富,他们就居住在哪里。一旦形势有利,他们就南下入侵中原;倘若形势对自己不利,他们就逃往更远的北方。凭借险峻的阴山和广阔的沙漠,他们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。这一民族生性野蛮,饿了就捕捉野兽充饥,冷了就用兽皮做成衣服御寒,他们善于奔跑和猎杀,并以捕杀猎物作为每天的工作。因此,这样的民族既不能被道德所感化,也不能用武力来征服。汉军之所以不对他们用兵,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顾虑:首先,汉军一边耕作一边战斗,所以较为疲惫,性格也相对胆怯;而北方民族以狩猎为生,所以生活悠闲且性情勇猛。以我军的疲惫对抗敌军的悠闲,以我军的胆怯对抗敌军的勇猛,本来就是不对等的,这就是不能对北狄发动战争的第一个原因。其次,汉军的主力是步兵,每天只能行程百里;而北狄擅长骑马,每天的行程比汉军多出数倍。汉军追击北狄时,需要随身携带粮草和兵器一同上路;北狄追击汉军时,只需用战马运载这些物资即可。双方的运输方式截然不同,互相追击的速度又存在很大区别,这是不能对北狄发动战争的第二个原因。最后,汉军多为徒步作战,北狄多为轻骑作战,当双方争夺有利的地势时,肯定是骑兵快于步兵,双方在速度上悬殊太大,这是不能对北狄发动战争的第三个原因。

没有评论: